如何準確評估企業的法律風險?
- 分類:知識共享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6-05-05 14:41
- 訪問量:
【概要描述】企業法律風險無處在不、無時不在,如何系統地評估企業的法律風險,既是企業亡羊補牢的前提,也是律師和企業法務的新業務領域。為此,結合天冊律師事務所這些年的業務經驗作個簡單的解說。 一、應對法律風險需要管理手段 傳統觀念下的企業經營管理和法律事務管理沒有多少關聯,因而律師不介入企業管理、管理人員不介入法律事務處理,因而成了兩張皮。但二者同屬于管理,目標都是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唯有合二為一才能使二者都發揮最大效能。 企業運營是不斷調動和運用資源的循環,每個環節又無不處于法律規范的管轄之下,因而其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法律風險損失,絕大多數都可歸因于顯而易見的管理缺陷。 法律風險的識別標準,并非狹義的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可能帶來不利后果的缺陷,而是所有可能帶來法律上的不利后果的缺陷。其中,業務活動方面的具體法律風險大多只能導致特定的不利后果,而管理體系方面的總體性缺陷則可以制造出各類法律風險。例如,印章管理制度有缺陷的部分可以產生相應的法律風險,但沒有制度則可以導致各類風險。 同時,企業運營是一系列直接或間接與合同的簽訂及履行有關的活動,因而合同既是生產力也是企業最主要的法律風險源。但常規的就事論事的企業合同管理模式并不足以充分利用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企業的現有資源,實現企業在合同簽訂、履行方面的利益最大化,無論安全性還是效率都存在諸多無謂的缺陷。 合同法律事務管理所關注的,是所有的企業交易以及相關的制度、流程、文本,而最常見的合同法律事務處理中,合同訴訟只需關注合同相關條款、合同審查只需關注單個合同、非訴項目只要關注項目交易,因此合同法律風險管理的深度和寬度被幾何級放大。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在對特定時段某類合同判決的實證研究中發現,合同履行中出的問題遠遠高于合同文本出的問題,更印證我們除了關注文本還關注合同管理的制度、流程,以及關注從簽訂到履行的全過程的想法完全正確。 二、如何系統識別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的識別可通過訪談、問卷及分析各類文本,包括企業已頒布或約定俗成的制度、流程。這些對法律人都不算太難,問題是如何系統地識別各類法律風險,這既有工作經驗、知識面的問題也有技術方法的問題。而最強大的技術方法,就是邏輯上的概念劃分和流程分析。以此為基礎再加上法律人的盡職調查及法律調研功底,才能既識別出法律風險的體系又能準確地判定具體風險點。 任何事物都有結構、任何問題都有系統,企業的合同法律風險也可依關聯緊密程度劃分為基礎類、輔助類、其他類三個層級,每個層級又可以細分為更細的內容,但每個企業因情況不同會有不同的細分方式。從另外的角度劃分層級和類別,還可以看到制度、流程、文本的體系缺陷、自身缺陷以及相互匹配缺陷等。 正是運用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僅通過一個網址分析出八頁紙的結論,也可以拿企業最放心的制度分析出管理上的重大缺陷,還可以通過歷年判決指出管理上的問題。因為在這個領域,我們一直在進行不同寬度和深度的技術實踐。其中對于流程缺陷的高度關注,是一直在嘗試如何再造流程以既提高安全系數又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像傳統模式那樣顧此失彼。 三、法律風險評估報告 法律風險評估報告是對前期法律風險識別成果的整理和再創造,只有通過合理的結構和內容組織及表述,才能使之言之鑿鑿、擲地有聲。報告的體例隨項目需求而定,一般包括項目實施情況和法律風險評述兩部分,有些項目還需分為總體性法律風險與具體性法律風險,都是為了清晰地表述問題的類別和層級,并區分出最緊急的問題及最重要的問題,以便企業有重點、有順序地調配資源應對。 報告對問題的表述需要非常謹慎。如:對每一風險點的描述都要有根有據、對狀況的描述要避免產生矛盾、對每個點都要分析缺陷原因或給出簡單的建議等。而對于某些具體、明確又細小的法律風險點,則完全可以圖表的方式直觀地表示,使報告通俗易懂、直觀明了。 四、后續可完成的工作 作為一個項目,每份法律風險評估報告的最終定稿無論如何都需要100以上的工作小時并用數萬字表述。 但評估報告只是完成了企業的“體檢”,大多數企業有了體檢報告還需要處方及“理療”來完善其法律風險防御體系。這一方面的技術含量不在于能否應對而是能否優化出完整的體系,即制度、流程、文本三大體系的各自完善及相互協調,形成一個運行通暢且渾然一體的防御體系。許多律師在其業務領域非常專業,卻始終無法為企業量身定制出優秀的制度、流程、文本體系。 概括來說,企業法律風險評估是對常規企業法律顧問的升級換代,是由法律人以其專業強項為基礎將重心向管理擴展的綜合性業務,既可擴展法律人的業務空間也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變化。 ?
如何準確評估企業的法律風險?
【概要描述】企業法律風險無處在不、無時不在,如何系統地評估企業的法律風險,既是企業亡羊補牢的前提,也是律師和企業法務的新業務領域。為此,結合天冊律師事務所這些年的業務經驗作個簡單的解說。
一、應對法律風險需要管理手段
傳統觀念下的企業經營管理和法律事務管理沒有多少關聯,因而律師不介入企業管理、管理人員不介入法律事務處理,因而成了兩張皮。但二者同屬于管理,目標都是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唯有合二為一才能使二者都發揮最大效能。
企業運營是不斷調動和運用資源的循環,每個環節又無不處于法律規范的管轄之下,因而其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法律風險損失,絕大多數都可歸因于顯而易見的管理缺陷。
法律風險的識別標準,并非狹義的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可能帶來不利后果的缺陷,而是所有可能帶來法律上的不利后果的缺陷。其中,業務活動方面的具體法律風險大多只能導致特定的不利后果,而管理體系方面的總體性缺陷則可以制造出各類法律風險。例如,印章管理制度有缺陷的部分可以產生相應的法律風險,但沒有制度則可以導致各類風險。
同時,企業運營是一系列直接或間接與合同的簽訂及履行有關的活動,因而合同既是生產力也是企業最主要的法律風險源。但常規的就事論事的企業合同管理模式并不足以充分利用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企業的現有資源,實現企業在合同簽訂、履行方面的利益最大化,無論安全性還是效率都存在諸多無謂的缺陷。
合同法律事務管理所關注的,是所有的企業交易以及相關的制度、流程、文本,而最常見的合同法律事務處理中,合同訴訟只需關注合同相關條款、合同審查只需關注單個合同、非訴項目只要關注項目交易,因此合同法律風險管理的深度和寬度被幾何級放大。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在對特定時段某類合同判決的實證研究中發現,合同履行中出的問題遠遠高于合同文本出的問題,更印證我們除了關注文本還關注合同管理的制度、流程,以及關注從簽訂到履行的全過程的想法完全正確。
二、如何系統識別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的識別可通過訪談、問卷及分析各類文本,包括企業已頒布或約定俗成的制度、流程。這些對法律人都不算太難,問題是如何系統地識別各類法律風險,這既有工作經驗、知識面的問題也有技術方法的問題。而最強大的技術方法,就是邏輯上的概念劃分和流程分析。以此為基礎再加上法律人的盡職調查及法律調研功底,才能既識別出法律風險的體系又能準確地判定具體風險點。
任何事物都有結構、任何問題都有系統,企業的合同法律風險也可依關聯緊密程度劃分為基礎類、輔助類、其他類三個層級,每個層級又可以細分為更細的內容,但每個企業因情況不同會有不同的細分方式。從另外的角度劃分層級和類別,還可以看到制度、流程、文本的體系缺陷、自身缺陷以及相互匹配缺陷等。
正是運用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僅通過一個網址分析出八頁紙的結論,也可以拿企業最放心的制度分析出管理上的重大缺陷,還可以通過歷年判決指出管理上的問題。因為在這個領域,我們一直在進行不同寬度和深度的技術實踐。其中對于流程缺陷的高度關注,是一直在嘗試如何再造流程以既提高安全系數又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像傳統模式那樣顧此失彼。
三、法律風險評估報告
法律風險評估報告是對前期法律風險識別成果的整理和再創造,只有通過合理的結構和內容組織及表述,才能使之言之鑿鑿、擲地有聲。報告的體例隨項目需求而定,一般包括項目實施情況和法律風險評述兩部分,有些項目還需分為總體性法律風險與具體性法律風險,都是為了清晰地表述問題的類別和層級,并區分出最緊急的問題及最重要的問題,以便企業有重點、有順序地調配資源應對。
報告對問題的表述需要非常謹慎。如:對每一風險點的描述都要有根有據、對狀況的描述要避免產生矛盾、對每個點都要分析缺陷原因或給出簡單的建議等。而對于某些具體、明確又細小的法律風險點,則完全可以圖表的方式直觀地表示,使報告通俗易懂、直觀明了。
四、后續可完成的工作
作為一個項目,每份法律風險評估報告的最終定稿無論如何都需要100以上的工作小時并用數萬字表述。
但評估報告只是完成了企業的“體檢”,大多數企業有了體檢報告還需要處方及“理療”來完善其法律風險防御體系。這一方面的技術含量不在于能否應對而是能否優化出完整的體系,即制度、流程、文本三大體系的各自完善及相互協調,形成一個運行通暢且渾然一體的防御體系。許多律師在其業務領域非常專業,卻始終無法為企業量身定制出優秀的制度、流程、文本體系。
概括來說,企業法律風險評估是對常規企業法律顧問的升級換代,是由法律人以其專業強項為基礎將重心向管理擴展的綜合性業務,既可擴展法律人的業務空間也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變化。
?
- 分類:知識共享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6-05-05 14:41
- 訪問量:
企業法律風險無處在不、無時不在,如何系統地評估企業的法律風險,既是企業亡羊補牢的前提,也是律師和企業法務的新業務領域。為此,結合天冊律師事務所這些年的業務經驗作個簡單的解說。
一、應對法律風險需要管理手段
傳統觀念下的企業經營管理和法律事務管理沒有多少關聯,因而律師不介入企業管理、管理人員不介入法律事務處理,因而成了兩張皮。但二者同屬于管理,目標都是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唯有合二為一才能使二者都發揮最大效能。
企業運營是不斷調動和運用資源的循環,每個環節又無不處于法律規范的管轄之下,因而其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法律風險損失,絕大多數都可歸因于顯而易見的管理缺陷。
法律風險的識別標準,并非狹義的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可能帶來不利后果的缺陷,而是所有可能帶來法律上的不利后果的缺陷。其中,業務活動方面的具體法律風險大多只能導致特定的不利后果,而管理體系方面的總體性缺陷則可以制造出各類法律風險。例如,印章管理制度有缺陷的部分可以產生相應的法律風險,但沒有制度則可以導致各類風險。
同時,企業運營是一系列直接或間接與合同的簽訂及履行有關的活動,因而合同既是生產力也是企業最主要的法律風險源。但常規的就事論事的企業合同管理模式并不足以充分利用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企業的現有資源,實現企業在合同簽訂、履行方面的利益最大化,無論安全性還是效率都存在諸多無謂的缺陷。
合同法律事務管理所關注的,是所有的企業交易以及相關的制度、流程、文本,而最常見的合同法律事務處理中,合同訴訟只需關注合同相關條款、合同審查只需關注單個合同、非訴項目只要關注項目交易,因此合同法律風險管理的深度和寬度被幾何級放大。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在對特定時段某類合同判決的實證研究中發現,合同履行中出的問題遠遠高于合同文本出的問題,更印證我們除了關注文本還關注合同管理的制度、流程,以及關注從簽訂到履行的全過程的想法完全正確。
二、如何系統識別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的識別可通過訪談、問卷及分析各類文本,包括企業已頒布或約定俗成的制度、流程。這些對法律人都不算太難,問題是如何系統地識別各類法律風險,這既有工作經驗、知識面的問題也有技術方法的問題。而最強大的技術方法,就是邏輯上的概念劃分和流程分析。以此為基礎再加上法律人的盡職調查及法律調研功底,才能既識別出法律風險的體系又能準確地判定具體風險點。
任何事物都有結構、任何問題都有系統,企業的合同法律風險也可依關聯緊密程度劃分為基礎類、輔助類、其他類三個層級,每個層級又可以細分為更細的內容,但每個企業因情況不同會有不同的細分方式。從另外的角度劃分層級和類別,還可以看到制度、流程、文本的體系缺陷、自身缺陷以及相互匹配缺陷等。
正是運用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僅通過一個網址分析出八頁紙的結論,也可以拿企業最放心的制度分析出管理上的重大缺陷,還可以通過歷年判決指出管理上的問題。因為在這個領域,我們一直在進行不同寬度和深度的技術實踐。其中對于流程缺陷的高度關注,是一直在嘗試如何再造流程以既提高安全系數又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像傳統模式那樣顧此失彼。
三、法律風險評估報告
法律風險評估報告是對前期法律風險識別成果的整理和再創造,只有通過合理的結構和內容組織及表述,才能使之言之鑿鑿、擲地有聲。報告的體例隨項目需求而定,一般包括項目實施情況和法律風險評述兩部分,有些項目還需分為總體性法律風險與具體性法律風險,都是為了清晰地表述問題的類別和層級,并區分出最緊急的問題及最重要的問題,以便企業有重點、有順序地調配資源應對。
報告對問題的表述需要非常謹慎。如:對每一風險點的描述都要有根有據、對狀況的描述要避免產生矛盾、對每個點都要分析缺陷原因或給出簡單的建議等。而對于某些具體、明確又細小的法律風險點,則完全可以圖表的方式直觀地表示,使報告通俗易懂、直觀明了。
四、后續可完成的工作
作為一個項目,每份法律風險評估報告的最終定稿無論如何都需要100以上的工作小時并用數萬字表述。
但評估報告只是完成了企業的“體檢”,大多數企業有了體檢報告還需要處方及“理療”來完善其法律風險防御體系。這一方面的技術含量不在于能否應對而是能否優化出完整的體系,即制度、流程、文本三大體系的各自完善及相互協調,形成一個運行通暢且渾然一體的防御體系。許多律師在其業務領域非常專業,卻始終無法為企業量身定制出優秀的制度、流程、文本體系。
概括來說,企業法律風險評估是對常規企業法律顧問的升級換代,是由法律人以其專業強項為基礎將重心向管理擴展的綜合性業務,既可擴展法律人的業務空間也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變化。
400-022-8981
電話:022-23707580
E-mail:daorigin@minbm.com
總公司地址:天津市華苑產業區海泰發展六道6號海泰綠色產業基地F座6門4層
分公司:深圳道本未來科技有限公司
分公司地址:深圳市羅湖區清水河街道清水河一路深業進元大廈1座7層
分公司電話:0755-25108023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或搜索“道本科技”
更多精彩等著你!
Copyright ? 道本科技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